留住湿地,留住美(美丽中国)     DATE: 2023-09-23 01:52:47

原标题:留住湿地,留住湿地留住美(美丽中国)

本文转自【人民日报】;

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。留住丽中

吴梦雄摄(人民视觉)

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。美美

王 健摄(人民视觉)

盘锦辽河口湿地 。留住湿地

宗树兴摄(人民视觉)

编者按 :今年2月2日是留住丽中第二十七个世界湿地日 。湿地是美美极其珍贵的自然资源,也是留住湿地重要的生态系统,具有不可替代的留住丽中作用 。湿地具备强大的美美蓄水  、净化水质等功能 ,留住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。留住丽中

近年来 ,美美我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,留住湿地目前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,留住丽中国际湿地城市达13个,美美数量居全球第一。在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,本版关注江苏常熟、重庆梁平 、辽宁盘锦等国际湿地城市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情况,探索湿地城市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。

江苏常熟——

净化湿地水质 开展自然教育

本报记者 姚雪青

蓝天碧水,河湖相连  ,鸟鸣啾啾  。江苏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内,金黄色的芦苇收割下来 ,用麻绳扎成一捆一捆 ,像棋盘状投放到水面上,构筑起一个个生态浮岛——这已成为许多鸟类的新家 。

七溪流水皆通海 ,十里青山半入城,常熟是我国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一 ,湿地总面积达29921.61公顷 ,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18553.05公顷。4000多个湿地,大的面积超过2万亩 ,小的只有几百平方米 ,如同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常熟版图上。常熟市湿地保护管理站站长戴惠忠告诉记者 ,通过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,湿地不仅是动植物生存繁衍的乐园,也是人们生产 、生活和生态三生融合的共同家园。

位于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中心的科普教育区,由7个小池塘连成串的多塘活水链,是公园内的游客打卡地——这个小微湿地群,不仅有净化水质的作用,还具有观赏 、体验 、科普功能 。

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张轩波介绍 ,由于这里地势处于锅底洼,过去水质一直比较差。2020年以来 ,沙家浜湿地管理方联合该研究院 ,将7个闲置大坑建成多塘活水链人工湿地 ,修复退化湿地5331平方米 ,提高湿地治污能力 、提升生物多样性,将劣Ⅴ类水改善为Ⅲ类以上 。

7个池塘分别为沉淀塘、藻类塘 、挺水植物塘 、沉水植物塘 、浮叶植物塘 、小型鱼类塘 、鱼类产卵塘   。张轩波告诉记者 ,沉淀塘让悬浮物沉淀下来,藻类塘提供分解氮磷元素的微生物所需食物,挺水植物塘种植着千屈菜 、黄菖蒲、再力花、美人蕉等 ,不仅美化环境 ,还能给微生物提供载体,提升净化能力……在最后两个与外水相通的池塘中,生活着高体鳑鲏 、棒花鱼 、黄颡鱼、麦穗鱼 、兴凯鱊等10多种鱼类 ,并吸引了小鸦鹃、白鹭 、黑枕黄鹂等数十种鸟类前来觅食嬉戏。

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君介绍 ,万余只鸥鹭 、150余种珍稀鸟类 、超过550种湿地植物 ,共同营造出这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湿地动植物群落 。湿地的修复和保护 ,也直接带火了研学游产业发展——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年平均接待旅游人数约200万人次 ,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个亿 。其中,湿地相关研学游项目 ,每年就能吸引约260批次  、近2万人次参加 。

目前  ,常熟境内的湿地有65.4%得到了保护 ,共监测到高等植物154科778种,鱼类26科83种,鸟类45科319种,包括白头鹤等7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、小天鹅等4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 。

重庆梁平——

推进湿地润城 实现产城融合

本报记者 刘新吾

都梁山自东北向西南延伸 ,重庆梁平城区坐落于山脚下,窝子溪如玉带向西飘去 ,穿城而过。窝子溪滨河公园绿树环绕,一片葱翠。

在梁平  ,像窝子溪滨河公园这样的小微湿地星罗棋布。408条河流、78座湖库 、80万亩稻田与临水而建的城区相融相依。梁平推动全域治水  ,实现湿地润城 ,为居民带来绿色与活力。

2022年11月,在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,梁平获颁国际湿地城市认证证书 ,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国际湿地城市。

在梁平城区西南 ,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水草丰茂,绿头鸭 、黑水鸡等水禽栖息水面,让游客们流连忘返 。

双桂湖景色优美 ,现在游客多起来,店里生意也越来越红火。湖畔一家茶吧老板康恺见证了双桂湖的蝶变。20多年前,康恺随丈夫从北方来梁平工作。当时 ,双桂湖还是一座饱受污染的水库,因发展水产养殖 ,湖水发黑散臭,周围居民意见不少 。

2010年前后 ,梁平下决心整治水库,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 ,重现一湖碧水 。由县林业局牵头 ,邀请专家学者一起把脉 ,将城市和湖库作为整体,统一规划建设,让湿地与城市共同成长,既保护了生态环境 ,又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场所 。

2015年,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建设,梁平秉持保护优先 、系统治理、科学修复的原则 ,因地制宜,打出净水、治水 、活水、养水组合拳。

为还原自然生态原貌,梁平坚持做好减法,拆除湖边各类违章建筑,取缔各类养殖场30余处 ,对400余户周边农户实施生态搬迁 ,湖畔集雨面积内不准修建养殖场 ,作物不施农药化肥,设立无人区 ,营建动物自然栖居地和鸟类迁徙通道……同时还适当做加法 ,因地制宜完善环湖智能步道,设置部分标识牌,方便市民游客赏景。

如今,双桂湖正成为鸟类家园、市民乐园。湿地公园内有野生动物277种、野生植物623种。每年冬季 ,上万只候鸟来到双桂湖越冬栖息 ,其中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青头潜鸭等 。梁平依托城区一湖四库六水优质水生态资源 ,引湿地入城,将涵养林、溪流湿地与城区河流、道路带状小微湿地有机连接,构建30余平方公里城市湿地连绵体 。下一步,我们不仅要以良好生态环境吸引游客,还要聚集人才 ,发展产业 ,实现产城景融合发展。梁平区委书记钱建超说 。

辽宁盘锦——

实施退养还湿 守护鸟类家园

本报记者 辛 阳 胡婧怡

日落时分,芦苇披上金光,10余只野生丹顶鹤从苇丛深处跃起,展翅飞翔。

辽宁鹤类种群繁育基地技术员赵仕伟在收割后的水稻田、芦苇丛和冰面上投放玉米粒,为留在盘锦过冬的丹顶鹤补充食物来源。

这个冬季已经观测到约180只丹顶鹤留在盘锦过冬 ,其中有野生丹顶鹤,也有我们近年来野化放归的丹顶鹤 。赵仕伟说。

辽河孕育了盘锦24.96万公顷的广袤湿地 。这片湿地为477种野生动物提供了天然栖息地,其中包括丹顶鹤 、黑嘴鸥 、西太平洋斑海豹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4种 ,大天鹅、灰鹤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4种,每年在此迁徙停歇或繁殖的水鸟超过100万只 。

生态好不好,鸟儿最知道。上世纪90年代初期,盘锦农业发展欣欣向荣 ,为了兼顾黑嘴鸥保护与农业发展 ,盘锦大洼小三角洲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于1993年专门安排410万元用于黑嘴鸥栖息地、繁殖地的保护,试验性建设了人工繁殖岛 。30多年来 ,随着人工繁殖岛各项控制技术越来越成熟,黑嘴鸥的繁殖成功率从最初的不到30%提升到现在的60%至70%。如今 ,盘锦湿地的黑嘴鸥种群数量已由1991年的1200只增加到2022年的11600只。

2015年 ,盘锦正式启动退养还湿工程 ,收回海域2万亩;2018年8月  ,盘锦全面打响退养还湿攻坚战 ,先后拆除养殖设施池塘580个、看护房542处 、池塘闸门2000个 、孵化基地9个、孵化场28个 ,恢复湿地8.59万亩 、自然岸线15.7公里。

2014年至今,盘锦通过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项目,对保护区及周边1公里范围内芦苇沼泽湿地生态补水超3.5亿立方米,恢复退化湿地577公顷 ,恢复翅碱蓬湿地574公顷  。

如今,依托独特的湿地资源,盘锦大力发展湿地生态产业,探索出稻田养蟹 、稻田养鱼的立体生态种植养殖模式 ,芦苇板材产业也日渐红火 。

在盘锦积葭生态板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,一张张刚热压出来的板材呈扇形排列 ,正在降温,车间内弥漫着芦苇的清香。

公司负责人张丙坤说 ,芦苇 、芦竹等植物秸秆,经过粉碎 、碾压、裁板等工序后,变成了一块块家具板材 ,一经推出便获得市场认可 ,订单源源不断 。